
在广州中船龙穴造船厂的船坞内,一种代号“水饺”级的特种驳船正加速建造。它的船头可伸展出一条超过120米长的钢铁桥梁,如同一只钢铁巨臂跨越滩涂与礁石,直抵坚实陆地。今年3月,美国智库“新美国安全中心”的研究报告首次曝光了这批驳船的军事潜力。报告显示信通配资,至少有5艘此类驳船正在建造中信通配资,其长度从70米到185米不等信通配资,配备可升降栈桥和多根固定桩。这些特种驳船被美国军方赋予“民用辅助登陆转移平台”(T-LPT)的代号信通配资,其设计打破了传统登陆作战的局限。120米的长臂能直接跨越滩头地雷、水下障碍物和混凝土三角堆,将重型装备送上岸。专家指出,一个合成旅的装甲力量能在几小时内通过此类驳船上岸,迅速抢占制高点和交通枢纽。而传统登陆方式需要数天时间争夺港口和修复设施。这些“移动桥梁船”的出现,与台海通道建设规划形成战略呼应。目前台湾海峡通道存在三大方案:1、北线方案:福建长乐-平潭岛-台湾新竹,全长140公里(跨海124公里)。2、中线方案:福建莆田-南日岛-台湾苗栗,水深复杂。3、南线方案:厦门-金门-澎湖-台湾嘉义,全长174公里。中方造船与基建的双重优势正在融合。2024年驳船安全规程显示,现代驳船已发展出半潜自航驳、导管架下水驳等新型号,载重能力达数万吨。这些技术为跨海工程提供了浮动平台支撑。当台海通道最终贯通,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将使台北至北京仅需6小时。而此刻,那些静静停泊在龙穴港的钢铁巨船,正如蛰伏的蛟龙,等待历史时刻的召唤。


天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